山西

山西

【山西】順崖而建的“天上人家”

 

山西省忻州市甯武管涔山深處,濃密蔥蘢的林海之中,有個古老而神奇的村莊。村子的房屋主體都建在百米高的懸崖絕壁上,街道是立木支撐、圓木鋪架的“棧道”,遠望好似空中樓閣,天上人家。

(轉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旅遊小貼士:
地 址:山西省甯武縣涔山鄉王化溝村
自駕信息:S46(五保高速)蘆芽山口下高速到達東寨鎮,眼睛去指示牌即可到達懸空村。

這個古村落名曰王化溝村,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這裡的先祖是隨著崇禎皇帝第四子跟隨而來。

村子內的房屋錯落有致,戶戶相連,形成一個與周圍世界格格不入的世外桃源,從外觀上看,因為山藥空間狹窄,房屋後部坐落在崖石上,前半部分則懸崖而建,從山縫中伸出的幾個木樁,把村子整個支了起來,給人的感覺仿佛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一條木架的棧道是村裡的大街,人走在棧道上如同置身半空,也是為什麼稱呼這裡為懸空村的原因,因為當你往下看的時候,下方就是深淵。

站在懸空街上鳥瞰,足下是百丈懸崖。澗底有潺潺流水,其聲淙淙然,有如天籟。對面乃山之陰,松林茂密,蔽日遮天,森森然,竟是杜甫詩中“陰陽割昏曉”的如實寫照。

從崖底抬頭仰望,極似空中樓閣。而這些山中人家大都建有小閣樓,站在閣樓上憑窗覽遍萬頃蒼翠,依門望盡百里雲海。據說懸空村當時基本沒有外人進來,直到九十年代有一群遊客忽然闖進來,因此這座古老的村莊才進入到他們的視野之中。 村子古老、靜謐,處處可見石砌的小徑、古樸的民居,村民們悠然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對於久居塵囂鬧市的人,身臨此境,可以清心,可以淨思,乃至盪氣迴腸,恍惚有羽化登仙之感。

【山西】大山深處 世外桃源

大山深處 世外桃源
在太行山深處,山西長治的平順縣與河南省交界處有20多個自然村(800多口人)散落在群山的山腰或山谷中,因四周被絕壁環抱,身形如井,又因為村莊坐落於山底,所以被稱為穽底村。

(轉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攻略:
地址:山西省平順縣石窯灘鄉穽底村
門票:無
交通:太原—太長高速—榆社樞紐—二廣高速—榮蘭線—青蘭高速—錫海線—黃牛蹄鄉—中五井鄉—平龍線—古石線—石窯灘村—穽底村

穽底幽谷深澗、高峽平湖、飛湍瀑流、濃蔭蔽日、古道悠悠、古廟森森、遺址棋布,神話傳說瑰麗迷人,民歌民謠柔美動人,民風民俗淳樸至真。 這裡的春天山花浪漫,開放在村莊的很多角落,讓這個村莊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世外桃源一般。
平日裡谷中白雲遊蕩,奇峰時隱時現,變化無常,所以這裡又被當地人稱為“白雲谷”。
山雨欲來時,山洞、山縫盡冒霧氣,煙霧彙集絕壁之間,形成長長的雲帶,給奇山秀水蒙上了一層面紗,人站在高處俯視,白色的雲海裡兀立出雲面的墨綠色山巒使人神魂顛倒。 這裡林木蒼翠,百鳥鳴幽,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奇百怪的山石,甘甜可口的山泉……每一樣都吸引著遊人心動前往。
來到這裡會發現,這個村莊將北國山川之雄奇險峻,南國水鄉之柔美秀麗融於一體,構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 村裡的道路和房子大多就地取材,村裡最長最寬的一條路路面也是石板鋪成的,村民住的房子大多也是用石頭砌成的,連屋頂也不例外。
在穽底村的村外山坡上,每走一步就是一個景,每回一個頭就是一個景,田園式的風光,險峻般山峰,古老的村莊,無不令人陶醉。 在穽底村有一個湖,叫祥雲湖,靜臥於大山的懷抱,因湖的西岸有一個幽深的洞穴,洞穴中常年湧出清涼甘澈的泉水,有時伴著泉水會冒出縷縷的白霧。

【山西】表裡山河話山西——國家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佈範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既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位的觀光旅遊、度假休閒、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

(轉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上山下海遊中國

 


【山西】張壁古堡,凝固千年的史詩

 

綿山腳下,龍環鳳繞,張壁古堡猶如一顆散落在凡間的明珠,靜靜地閃爍著迷人的光芒。

(轉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圖像中可能有山、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世界上最袖珍的“城堡”大概就是張壁古堡了吧,之所以說張壁“袖珍”,是因為它總面積只有0.12平方公里,相當於七分之一個北京故宮。黃土夯築的堡牆,立於溝墊之上,退避有山,易守難攻。
小小的張壁古堡,相容並蓄了諸多文明,形成了“小村落,大文化”的鮮明特色。說它是“城”,是因為它有較完整的古代城市的佈局結構。  整個城堡設計精巧,渾然一體,堡門、門樓與堡牆相依無縫,真可謂銅牆鐵壁。堡內南高北低,一條“S”形街道貫穿其中,堡內四周有結構完整的圍合式城牆,城內街道宛如棋盤,民居鱗次嚴謹,街巷間一些老宅,仍可尋昔日風貌。

【山西】太原登山絕佳好去處 春天來了,小夥伴們約起來!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萬象更新。這個時節也是登山的好時候,約上好友,三五成群,向郊外的山裡走去。春和景明,天地煥然一新,登上山頂,吹著山風,望著遠處的城市,心情開闊起來……下面請一起走進太原附近的登山好去處,享受風光無限!

(轉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上山下海遊中國

一、崛圍山

崛圍山登山健身步道是太原市首條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於2014年10月竣工,全程8.3公里,全線設置了23個標示牌,上面清楚標注著您已步行多少米、海拔高度和定位編碼及緊急電話。

從藍色箭頭開始,木棧道、石板路、碎石路,依次出現,這些路段都是利用廢舊枕木、山石等建造,很是原生態。步道沿途建有很多觀景亭台,走一段,於亭台處歇息片刻,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地址:尖草坪區柴村鎮呼延村西
路線:濱河東路一路向北,到達呼延村口,沿進山公路按指示路標前行一公里即可到達停車場。
二、五龍城郊森林公園

2015年10月,五龍城郊森林公園9公里登山步道建成,全路段高低落差283米,坡度平緩,適合扶老攜幼來登高,行至最高處可以俯瞰大半個太原城。

青石鋪路,拾階而上,蜿蜒的登山步道像飄曳在群山中的一條彩綢。沿途每個景點都配以太原歷史名人,典故傳記,有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山間彌漫著草木和泥土的氣息,深呼吸,將肺進行一次徹底清洗。
地址:小店區長風東街東沿
路線:沿長風東街一直向東,走到盡頭,就進入東山五龍城郊森林公園了,步道入口處有大型停車場。
三、狼坡生態園

狼坡生態園位於萬柏林區白家莊街辦九院村,緊鄰石千峰林場,與萬畝生態園相接,屬呂梁山脈分支。目前,這裡的原生植被保存尚好,野生動植物種類也有不少,如野兔、野雞、野豬等,泉水常年流淌,還有唐槐、宋榆、古廟等舊址遺存。

狼坡的原生植被保存得很好,徜徉其間,不僅能與大自然更接近,還可就近仰望太原海拔最高點廟前山,俯瞰城區全貌
地址:萬柏林區白家莊街辦九院村
路線:迎澤西大街—西礦街—白家莊路—九院村—狼坡生態園。
四、天龍山

天龍山海拔1700米,保存著眾多的人文景觀和歷史遺存,是一座集林、泉、洞、寺於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山。登臨絕頂,各年代石窟盡收眼底。

從進山口開始徒步上山,大約3小時左右可以到達山頂。沿途可以細細觀賞各類石窟,如若天氣寒冷,說不定還可以逢著一場冰瀑。
地址:晉源區晉祠公園背後
路線:駕車沿晉祠鎮西側公路北行,沿天龍山旅遊公路西北行15公里即到天龍山。


【山西】琉璃最精品——廣勝寺飛虹塔

 

山西有五座舍利塔,依史料上記載其中一座為“晉州霍山南塔”,建於北周時期,但學者猜測,始建年代更早,大約在東漢時,霍山上就有寺院和塔。但即使是“霍山南塔”以及唐代又重修的俱盧舍利塔,也早就消失在歷史的風煙中。現今能看到的,是在他們基礎上明代所建的飛虹塔。

( 轉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天氣好的時候,遠遠望去,飛虹塔放射著五彩神光,那是因為塔身十三層,便覆琉璃,所以才螢光燦爛。琉璃,是佛教所說的七寶“金、銀、琉璃、水晶、硨磲、珊瑚、琥珀”之一(七寶是哪七種,說法不一,這是《無量壽經》中的記載),七寶象徵著七種智慧,以之供養佛、菩薩,是極大的功德。所以,這座琉璃塔,代表著信徒的虔誠之心。而即使是略過宗教的教義,飛虹塔更是古代工匠高超技藝的證明。有種說法認為,世界琉璃精品在中國,中國琉璃精品在明朝,明朝的琉璃精品在山西,而飛虹塔更是山西琉璃精品之最。 飛虹塔建成後,也是收藏《趙城金藏》的地方。《趙城金藏》刻于金代,價值連城。抗戰時期,日寇攻佔了洪洞之後,《趙城金藏》成為他們極力想獲取侵吞的目標。當時廣勝寺的主持力空大師向八路軍求援,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陳賡立刻派了一個營,將封存於飛虹塔中的《趙城金藏》起出轉移,運往抗日根據地。日寇賊心不死,隨後掃蕩中不斷尋找,最終也沒能得逞。如今,《趙城金藏》被藏於北京市圖書館,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飛虹,是建塔高僧達連大師的號。當他看到俱盧舍利塔,毀敗不堪,就發願建塔,四處募化,歷時十二年,終於在明嘉靖六年(1527)建成。 飛虹塔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七彩琉璃塔,被譽為中華第一琉璃寶塔。塔身磚砌,高47.31米,平面八角形,是有十三簷的樓閣式佛塔。除底層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磚砌成,各層皆有出簷。塔身表層全部鑲嵌黃、綠、藍三色琉璃燒制的屋宇、神龕、斗拱、蓮瓣、角柱、勾欄、花罩及盤龍、人物、鳥獸和各種花卉圖案,一層一組,圖案各異。尤其是第三層平座之上的佛、菩薩和金剛琉璃像,第四層至第十層各面鑲嵌的琉璃盤龍、寶珠及花飾,透過陽光的折射,呈現出美麗的七彩色調。

 


 

【山西】穿越三百萬年與你相遇,甯武萬年冰洞冰雕玉砌如夢幻城堡。

 

山西寧武萬年冰洞屬國家地質公園,距今約三百萬年的萬年冰洞,洞外百花盛開,洞裡寒氣逼人,在五彩燈光的照耀下,冰洞如同夢幻的童話世界,五色斑斕讓人眼花繚亂。

( 轉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山西寧武萬年冰洞屬國家地質公園,距今約三百萬年的萬年冰洞,洞外百花盛開,洞裡寒氣逼人,在五彩燈光的照耀下,冰洞如同夢幻的童話世界,五色斑斕讓人眼花繚亂。 山西寧武萬年冰洞屬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西寧武縣城西50公里處的麻地溝村,海拔2300米。經中科院地質研究所洞穴專家現場考察認定:此洞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故名萬年冰洞。
山西寧武萬年冰洞屬國家地質公園的奇特之處在於以本地的氣候條件論,根本構不成結冰的環境,可洞內卻四季冰封。即使三伏炎夏,洞外綠草如茵、百花盛開,洞內卻寒氣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層深處冰層愈厚,與越往深處氣溫越高的常規地質情形形成強烈的反差。 2005年,寧武萬年冰洞在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評審中,成為國家地質公園。

2011年3月,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山西】表裡山河話山西——國家級A級景區

 

山西位於黃河以東,太行山以西,地處黃河中游,自古即有“表裡山河”之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全省境內山脈及丘陵地帶占總面積的80%以上,地形複雜,地貌多樣,一年四季氣候適中,季節分明,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山西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搖籃,芮城縣的西侯渡是目前所知的中國境內最古老的一處舊石器遺址,距今已有180萬年之久。悠久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的文化遺產,加上複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山西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山西作為我國古代建築現存最多的省,保留有全國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築,地面不可移動的文物總數達3.5萬餘處,素有“中國古代建築寶庫”之稱。截止目前,山西省共有A級景區163家,5A級景區7家。

(轉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上山下海遊中國

1.皇城相府

巍巍太行腹地,自古人才輩出,清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就是其中一位,他背後的陳氏家族更是明、清時期享有盛譽的文化巨族。而孕育出數輩英才的陳氏大宅,就位於山西省晉城市北留鎮境內的皇城相府。相府外觀為城堡形制,依山而建、高牆巍峨、氣勢磅礴,歷經300年風雨,如今仍挺拔於世,與一般的三晉民宅相比氣勢非凡,有“小故宮”之稱。

2.綿山

綿山,也稱介山,為太行山支脈,位於介休縣城東南20公里處,海拔高度2440米,以其形勢綿亙而得名。是晉國名臣介子推抱母殉難的地方,也是一處融自然山水和佛道文化為一體的景區。綿山山勢巍峨,起伏綿亙百餘裡,自古以來這裡就是一處旅遊避暑勝地。綿山水源豐富,天然植物茂密,山勢陡峭,多懸崖斷壁和岩洞,形勢險峻。早在北魏時,山中即建有寺廟,初唐時已是一處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綿山古跡很多,往返約18公里左右,俗稱:“九裡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

3.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是清朝聞名全國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故宅。大院始建於清乾隆20年,整個建築群設計精巧,工藝考究,俯視呈“喜喜”字形。它集科學、歷史、藝術、價值於一體,被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整個大院沒有一草一木,以一種近乎絕對的對稱,層層疊疊的重複,形成了巨大的震懾力,是清代大戶人家的典型宅院。大門對面的磚雕影壁上“一壽變百壽”圖,100個不同造型的壽字古拙遒勁,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4.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有“龜城”之稱,整體佈局遵從八卦方位,體現了明清時期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佈。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築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城牆為明洪武三年(1370年)所建,周長6.4公里,牆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磚砌,牆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牆上築有3000個垛口、72座敵樓,據說象徵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賢士。城牆歷經600餘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雄風猶存,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牆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

 


【山西】誰說春光漸逝? 這裡有傾城的美“色”在等你…

 

尋一靜謐之處暫時忘記城市的喧囂,
但又害怕旅遊的舟車勞頓擾了興致,
小編給你推薦一處自駕的好去處!
這裡鳥語花香、天然氧吧、獼猴的樂園,
隱藏深山的十裡畫廊在等你來!

(轉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捐窿捐罅遊中國

這個地方叫蟒河,一個世外桃源
青山綠水,不失優雅
這裡有山有水有獼猴,
是個爬山,攝影,看景的好地方。
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城南40公里處,有一個青山綠水的地方——蟒河。
走進蟒河,青石板路、石頭老屋、亞熱帶植被、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獼猴……,這一處處的美景,猶如一幅幅油畫映入眼簾。 蟒河旅遊風景區,有“奇、幽、秀、險”四大特點,水清如碧玉,山秀如詩畫,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妙境天成。
蟒河的春,由黃而來,粉紅過後,翠綠而去,頗有些變幻的浪漫情懷。身處“山西動植物資源寶庫”,感覺這裡的空氣中都含著各種植物的香氣。驀然回首,那一抹春色正散落在蟒河的群山中、農家院、水河邊、角落裡。 小橋、流水、人家,在這裡一點都不難發現。感歎這的鄉民太幸福了,棲於山水之間,生活在美如畫的仙境裡。
這裡的山水花鳥就像一幅連綿不絕的卷軸 這裡的鄉野田園就像一首浪漫繾綣的情歌

 

【山西】徐溝背棍 三晉民間絕藝古韻

 

在民俗風情濃郁的山西,社火被稱為“鬧紅火”,起源於祭祀活動,逐漸演變為春節期間廣泛進行的民間文藝活動。在三晉大地上,“鬧紅火”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達到高潮,正所謂“正月十五鬧元宵”。在豐富多彩的社火節目中,“背棍”是一種最為優美和神秘的社火,在太原與晉中一帶,清代就流傳著“南莊的火,太谷的燈,徐溝的背棍愛煞人”的民謠,足見徐溝背棍的受歡迎程度。

(轉自山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一、歷史起源——祭神求雨,抬閣變背棍 一人肩背的叫背棍,兩人肩抬的叫擔棍,由四人抬起前後高低滑動的叫劃棍,它們都以“徐溝背棍”統稱。徐溝背棍的淵源,從明代開始。
民俗的起源,常常與神靈有關,與祈禱有關。而祈禱最多的,是求雨。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清徐一帶大旱,百姓請縣城內“十老社”組織群眾去太谷縣白村龍王廟求神祈雨。幾天後天降大雨,百姓為感謝龍王,將龍王的泥塑像請出廟來,安置在一張桌上,兩旁設一對童男女侍奉,抬著遊街慶賀,稱之“抬閣”。
此後,每逢旱災要求雨,百姓便抬出神來遊街祈雨。漸漸地,這種抬神祭祀的形式完善成為一個叫作《鳳凰拉車龍打傘》的節目,稱為“神閣”;神像兩旁的童男童女,不再坐在桌上,而改為由赤腳壯漢扛在肩上以示虔敬,頗類似小孩子騎在大人肩頭看熱鬧,稱之“走閣”;這“抬閣”和“走閣”的祭神形式,其實在許多地方都流行著,比如在大同,它叫作“撓閣”。
但是,只有在徐溝,它不斷被發揚光大。清晚期以後,中國各地祈雨風俗趨於衰亡,原先的祭神活動逐漸演變為民間歌舞或民間體育競技。徐溝背棍、鐵棍又融入了傳說,戲曲,神話故事……成了當地百姓節慶期間最為喜聞樂見的街頭文藝,400餘年來久演不衰,越來越有名。
二、特點——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無言的戲劇”。徐溝背鐵棍的表演內容,大部分取材於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及傳說戲劇.一支鐵棍,一支背棍就是一齣戲,但它不是具體地表演其中某一情節,而是將整個故事情節加以提煉、濃縮、凝結,從而形成一種內容上的高度概括,使人看到這一特定造型就可聯想起整個故事始末,真可謂雅俗共賞.

(二)“空中舞蹈”。徐溝背鐵棍從表演形式上非常注重動作的舞蹈性.無論是下面背的,抬的,還是上面拜的,都有特定的舞蹈步伐和規範的動作,而且在表演過程中,上下協調配合形成有一個表演整體,並且根據其不同的表演內容,不同棍類,又有各自不同的特定動作,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流動雜技”。徐溝的背鐵棍造型奇特,直觀的看去,一位打扮成道士或武生的壯漢,手上托著個花籃或宮燈。花籃或宮燈上,神奇的仿佛懸空般立著個美若天仙的八九歲的娃娃,壯漢一步步往前悠悠地行走,棍頂上的漂亮小娃娃就隨著他的步伐一顛一起伏,長袖飄舞,顧盼神飛。街道兩旁的觀眾仰頭看去,真覺得是天女下凡!
三、傳承發展

1981年,背棍、鐵棍又被搬上銀幕在全國放映。1991年徐溝背棍、鐵棍應邀赴深圳特區表演,演員們受到國務院總理接見,演出受到各地觀眾高度讚揚,一些華商和外國公司紛紛要求徐溝背棍鐵棍到所在國表演。1992年徐溝鎮成立了背棍、鐵棍藝術研究會,1995年徐溝背棍、鐵棍藝術為《外國人看中國》大型紀錄片所採用,徐溝鎮也被命名為“山西省民間藝術之鄉”,次年又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民間藝術之鄉”。 2006年2月,徐溝背鐵棍獲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2010年它更作為上海世博會山西活動周的壓軸演出而驚豔世界。
徐溝背棍經過歷朝歷代民間藝人的不懈努力,博採眾長,吸取歐美芭蕾舞“托舉”、東北秧歌“群舞”、民間高蹺“淩空”之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