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出臺 廣東江門發展旅遊業大有可為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出臺 廣東江門發展旅遊業大有可為

發佈時間:2018-07-18 09:42 來源:江門日報 編輯:趙琳

  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內處於“承東啟西”的門戶位置,素有“中國僑都”美譽,目前已形成碉樓、海島、溫泉、生態四大旅遊品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江湛鐵路開通運營,江門旅遊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局面。

【優勢】江門旅遊發展潛力大

江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關鍵節點,腹地縱深廣闊,是大灣區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南京大學教授、江門旅遊智庫專家成員張建新認為,江門旅遊發展優勢主要集中在優越的資源環境、獨特的僑文化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三個方面。

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優越的資源環境。“江門腹地開闊,可塑性強,是粵港澳大灣區中唯一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地級市。”張建新認為,江門旅遊開發可塑性強,發展空間較為充裕。此外,江門擁有銀湖灣在內的豐富生態旅遊資源,未來有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後花園”,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科研教育創意的服務。

獨特的僑鄉文化造就了江門獨特的旅遊景觀。作為“中國僑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逾400萬人,遍佈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江門與港澳及海外間的經濟與社會文化往來十分緊密,每年回鄉探親、旅遊、經商者達20多萬人次,構成了江門主要的海外旅遊客源主體。張建新認為,“僑文化”是江門最為核心的旅遊資源和旅遊優勢。

江門旅遊資源類型豐富、品級較高、互補性強,資源稟賦評分位居廣東省第二位,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等國際知名的旅遊品牌,還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9個旅遊可持續發展中國觀測點,江門旅遊業大有可為。

【建議】打造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

“在粵港澳大灣區,如果加強旅遊業的合作發展,最有競爭力的應該就是我們江門。”五邑大學教授劉志堅認為。

那麼,在大灣區建設中,江門應如何把握機遇,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大灣區旅遊業發展龍頭?

張建新建議,作為港澳同胞最多、華僑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江門的旅遊業應該與僑鄉文化相結合,堅持以“僑”為“橋”,打造具有僑鄉特色的“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江門旅遊在大灣區的發展應該打造屬於自己特有的城市品牌‘中國僑都’,在此基礎上推出相關的精品旅遊線路,比如尋根問祖遊等。”張建新提議,作為“一帶一路”的節點之一,江門還可以推出海絲探秘游等人文歷史旅遊線路。

在創建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的契機下,江門還可以推動建設國際旅遊島項目,整合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業發展水準。目前,大灣區內各個城市的旅遊業各有千秋,但是彼此之間互動相對缺乏。張建新認為,江門可與香港、澳門加深合作,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背景下,通過“一程多站”的合作有效開拓國際旅遊市場,將開平碉樓與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景點相串聯,打造一條世界級文化旅遊線路。此外,川島還可以通過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串聯起大灣區的旅遊合作,發展高品質的濱海度假、海洋休閒等旅遊模式。這點也與劉志堅的想法不謀而合。劉志堅建議建設江門川島“國際旅遊自由島”,發揮海島旅遊資源優勢,探索設立利於江港澳旅遊合作的具有人員、船舶等出入境特殊便利條件的國際濱海旅遊試驗“特區”,吸引國內外和港澳高端休閒型遊客在島上消費娛樂、休閒度假、觀光旅遊特別是遊艇、郵輪,以旅遊為突破口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

全域旅遊建設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江門還可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加深“旅遊+”及“+旅遊”的泛旅遊專案合作。張建新建議,可以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以僑鄉旅遊為重點的全域旅遊,推動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此外,還可深耕江門特色資源,走“旅遊+”及“+旅遊”發展之路,積極實施旅遊與體育、農業、工業、文化、生態等行業融合發展。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