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部積極開展兩節慰問演出活動

文化和旅遊部積極開展兩節慰問演出活動

發布時間:2019-02-12 08:5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藝術家小分隊演出的兒童劇《三隻小豬變變變》引得現場笑聲一片。

中國文化報記者陳曦  攝

中央芭蕾舞團藝術家演出小分隊一行赴福建莆田仙游縣鐘山鎮為當地百姓帶來生動的芭蕾普及。

(中央芭蕾舞團供圖)

中國歌劇舞劇院藝術小分隊為貴州凱裡市南花苗寨百姓帶來慰問演出

(中國歌劇舞劇院供圖)

“我們生活在貧困地區,現在腰包漸漸鼓了,還希望精神上的需求更多得到滿足,希望這樣高水平的演出還能多有一些,激勵我們更加有干勁地脫貧致富。”1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瑤族自治縣,為了趕上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家在巴馬壽鄉文化廣場的演出,村民董瑞寧和老伴雖頂風冒雨騎了一個多小時的摩托車,但他們覺得一切都值得。

人民的需求,就是藝術家的責任。2019年元旦春節期間,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文化和旅游部13家直屬藝術單位,組成48支下基層文藝小分隊,赴陝西延安、貴州黔東南、山東沂蒙山區、四川阿壩、湖南岳陽、海南瓊山等18個省區市的老少邊窮和縣級以下地區,開展慰問演出、結對幫扶、藝術交流、送春聯等服務基層活動約232場。截至目前,活動已開展190余場。

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回信中,勉勵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務基層群眾。2019年元旦春節期間,文化和旅游部在組織開展的公益性演出活動中,將重點向老少邊窮和縣級以下地區傾斜,在小分隊演出中,更是選擇了較為偏遠的村落、駐軍基地和移民點。

2018年12月10日至2019年1月26日期間,中國國家京劇院7支小分隊分赴甘肅酒泉、山東牟平、陝西富平等地,開展21場慰問演出﹔中國國家話劇院兩支小分隊走進浙江3縣、山東6地﹔2018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國歌劇舞劇院小分隊在貴州黃平、凱裡等地的村寨連演10場﹔中國東方演藝集團4支小分隊在山東臨沂、海南三沙、江西瑞金、黑龍江綏芬河等地將慰問演出與創作採風、藝術交流相結合﹔中國交響樂團3支小分隊,為山東、浙江、重慶的基層群眾獻上11場精彩演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組合式兒童劇《特殊作業》和益智趣味兒童劇《小吉普﹒變變變》演出團,5天時間裡,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縣進行20場公益演出,惠及邊疆少年兒童1萬余名﹔中央歌劇院的藝術家不僅為四川省樂山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吉林省靖宇縣等地的群眾送去了27場精彩演出,更精心准備了6次形式活潑的聲樂輔導等慰問幫扶活動﹔中央芭蕾舞團4支小分隊在海南、福建、河北多地進行芭蕾普及﹔中央民族樂團3支小分隊在江蘇如皋、江陰和甘肅臨夏等地,開展慰問演出10余場﹔中國煤礦文工團共在山東臨沂、山西大同、雲南普洱等地演出30余場,春節期間,藝術家們還將趕赴山東能源淄博礦業集團開展慰問演出。

藝術深情向人民傾訴

1月10日至12日,文化和旅游部組織30余名部直屬藝術單位和部分外請知名藝術家赴文化和旅游部定點扶貧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瑤族自治縣,開展“文化迎春、藝術為民”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家慰問基層活動。在革命老區廣西百色,與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等16家相關部門開展“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

此次廣西之行,共開展了兩場集中示范活動和5場小分隊演出活動,惠及當地兩萬余名百姓。

為了能更好為當地百姓所接受,此次文藝演出藝術家們精心策劃遴選了節目:既有體現當地民族特色的歌舞《連心歌》《糯粑香》、歌曲《多謝了》,又有充滿異域風情的魔術《神柱》﹔既有老年人愛好的傳統京劇《武家坡》、川劇《變臉》,又有頗受孩子們歡迎的兒童劇《三隻小豬變變變》﹔既有高雅優美的芭蕾雙人舞《沂蒙情》,又有驚險刺激的雜技《奮勇前行——地圈》﹔既有主題突出、富有時代感的朗誦《偉大的覺醒》、歌舞《“一帶一路”暢想曲》、歌曲《天邊邊個紅》,又有風趣幽默、參與性強的群口相聲《歡聲笑語》、口技《小鳥與蜜蜂》……在小分隊演出中,藝術家們還會根據觀眾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調整節目安排。

在開展文藝演出的同時,文化和旅游部向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單位征集了傳統年畫、農民畫、春聯模板,印制了1.2萬余份面向當地群眾分發,並為甲篆鎮興仁村93位70歲以上老人和22戶貧困家庭贈送了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用品,為當地193個學齡兒童發放了書包、鉛筆盒等學習用品。

到基層向人民學習

到基層慰問演出的條件是艱苦的,長途飛行、數百公裡大巴、連夜趕路、冒雨演出……對於藝術家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雖然條件艱苦、過程波折,但隻要站上舞台,藝術家們總是毫不鬆懈、情緒高漲,將最好的狀態奉獻給基層百姓。“走到人民中間,我們更真切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所指示的‘人民需要藝術,藝術需要人民’的真諦。”這正是每一位藝術家的心聲。

在廣西巴馬的演出中,一個場景感動了所有演職人員和台下的觀眾:因下雨而積水的舞台上,中央芭蕾舞團張浥洙、武思明單薄的舞鞋早已濕透,但他們的舞蹈動作以及雙人舞《沂蒙情》傳遞出來的革命精神卻毫不打折。“娃兒們冒雨演出,太辛苦了,剛剛我看到他們差點摔跤,眼淚都快掉下來了。”70歲的葉標娥說。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青年演員翁楊感慨自己在基層受到的感動和啟迪,他說:“偏遠地區的不少孩子都是第一次看到兒童劇,我們很高興為他們進行了這門藝術的啟蒙。我們文藝工作者的舞台不僅在城市、在劇場,也在鄉村、在田間地頭。我們的價值是給更多孩子帶來歡樂,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播下藝術的種子。”

“藝術來自人民,也要服務人民,我們是人民的藝術工作者。”國家京劇院著名演員張建國多年來一直堅持下基層演出,他深有感觸地說,“在基層的經歷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提升創作和表演水平,尤其是京劇現代戲,沒有對生活的深切感悟,是不可能塑造出深刻的人物形象的。”(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