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有序環境中享受文化各地博物館積極穩妥推進恢復開放

在安全有序環境中享受文化各地博物館積極穩妥推進恢復開放

發布時間:2020-03-17 10:37 來源:中國旅遊報 編輯:馬思偉

  連日來,各地陸續出臺復工復產指引指南,並逐步落實落細。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截至3月15日,山西、內蒙古、安徽、福建、河南、湖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廣東、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重慶、陝西、寧夏等19個省(區、市)的180多家博物館,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恢復對外開放。各地博物館推出網上實名預約、總量控制、分時分流、語音講解、數字導覽等多種措施,受到民眾歡迎,大家在安全有序的環境中放鬆身心、享受文化。

措施到位 運行平穩

目前,各地部分博物館陸續開放,並採取多種防控和引導措施,保障運行平穩。

3月13日,上海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針對恢復開放後的防控工作,博物館制定了詳細方案,具體到毛巾使用方法、84消毒液兌水比例等,場館內工作人員崗位元配置也增加30%左右。目前,博物館僅接受散客分時段預約,每日限額2000人。觀眾須出示預約二維碼、上海市“隨申碼”,參觀中全程佩戴口罩,並保持1.5米以上距離。

位於瓊海市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3月2日恢復開放,每天限流500人。目前,博物館園區、觀海長廊、南北大廳、復原船等寬敞且足夠通風的區域已經有序開放。“觀眾入館參觀,要佩戴口罩,登記、驗證個人健康二維碼並進行體溫檢測。”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副館長辛禮學表示,為做好恢復開館工作,博物館對整個場館進行了全方位消殺,在安檢入口處啟用熱成像體溫檢測儀,同時制定了系列應急預案。

貴州遵義會議紀念館3月6日恢復開放。“我們在開館前做了充分准備,對全館職工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安全消防知識培訓。”遵義會議紀念館宣教部主任洪敏介紹,紀念館恢復開放後實行電話預約,嚴格控制參觀流量,每兩個小時為一個時段,每個時段不超過1000人。紀念館暫停人工講解服務,遊客可採用掃碼小程式或租用語音設備等,自助獲取語音導覽服務。“目前,紀念館運行平穩有序,沒有出現遊客量暴漲現象。”

寧夏固原市彭陽縣博物館自3月10日起恢復開放,該館館長楊寧國介紹,在恢復開放前制定了詳細的應急預案,並組織了防控知識培訓與消防演練,確保安全有序。目前每日參觀人數不得超過50人,遊客進館前需持寧夏健康碼進行體溫測量與資訊核驗。“現階段遊客主要以本市居民為主,暫未出現客流暴漲情況。”

江蘇南京六朝博物館3月15日恢復開放。截至當天14時,已經有120多位遊客進入館內參觀。該館黨支部副書記戴長棟說,我們制定了嚴格的防控制度。遊客進入博物館後,單向參觀不走回頭路。目前沒有人工講解,但方言講解、外語講解、小朋友專屬講解等自助講解服務十分方便。

積極籌備 緊張有序

各地還有一部分博物館正在積極做好恢復開放准備工作。

陝西歷史博物館目前已進入恢復開放倒計時階段。該館館長侯寧彬介紹,為了確保恢復開放後各項工作安全有序,博物館計劃先期實行部分場館開放政策,空間狹小、通風條件較差的場館以及餐飲區域、活動中心等場所暫不開放。同時,實行網上實名預約、分時段參觀機制,每天觀眾接待量不超過3000人。為此,博物館網上預約增設了觀眾健康碼檢查、健康狀況報告等,還在入口通道增設了紅外測溫設施。

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館長王瑞霞介紹,博物館重新開放之前,將對硬體設施整修維護,對休息座椅、無障礙通道、展櫃等進行全面排查﹔做好人員培訓,特別是導遊培訓,提高為遊客服務的能力﹔認真落實相關政策要求,制定恢復開放工作方案,特別是針對一些薄弱環節,如遊客預約、語音導覽系統等查漏補缺。

河南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積極准備恢復開放。該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汪蔚介紹,入館遊客應“一進一測一碼”,分散參觀,博物館日接待量不超過1000人,瞬時接待量不超過300人。暫不提供人工講解服務,暫停所有教育活動以及多媒體互動體驗項目,確保為廣大遊客提供安全有序、文明和諧的參觀環境。

創新發展 提質升級

各地博物館在積極穩妥推進恢復開放的同時,著力推動創新發展和提質升級。

山東博物館副館長盧朝輝介紹,目前正在積極籌備恢復開放工作。下一步,將繼續利用數字資源,通過網上展覽、直播看展、網上講堂等方式,提供更多優質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同時,承擔“文物山東——山東省博物館網上展覽服務平臺”的運營維護工作,為全省文博機構在線發布內容提供技術支援和服務,打造一站式文博在線服務窗口。

寧夏石嘴山市博物館3月14日恢復開放。該館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探索博物館創新發展,繼續在微信公眾號推出文物展示講解和線上展覽,講述寧夏長城、岩畫、瓷器等文物故事。“今年是石嘴山市建市60周年,我們正積極策劃改造提升工業展廳,更好地展示工業城市的轉型成果。”

浙江紹興博物館3月12日恢復開放。該館館長金燕介紹,此次疫情讓我們重新思考博物館今後的發展方向。閉館期間,數字博物館成為“服務不打烊”的重要保障,也是未來建設發展重點之一。我們將進一步探索“互聯網+博物館”的應用場景。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傅才武認為,面對疫後發展,各地博物館應注意從三方面用力。“一是要整體研究和規劃5G技術環境下博物館的新形態。線上博物館與實體博物館的關系可能要重新定位。在服務功能的模塊上,線上博物館甚至要引領實體博物館的建設步伐。二是要高度關注博物館作為社會公共空間和文化場景的變化。線上公共空間正在形成,與實體博物館相配套的網絡空間日益成為建構博物館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徑和影響力來源。三是要重視博物館學科的變化趨勢。文物考古與資訊技術、博物館與數字媒介的融合代表了未來發展趨勢。”

(採訪組成員:王洋 李志剛 王菀 郭子騰 靳暢 雷琛燁 邰子君 執筆:李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