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融合 加速提質升級——代表委員談數字文旅

線上線下融合 加速提質升級——代表委員談數字文旅

發布時間:2020-05-29 11:51 來源:中國旅遊報 編輯:楊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報告還提出,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疫情防控過程中,數字經濟表現“搶眼”,數字文旅也迅速發展。全國兩會期間,在接受《中國旅遊報》記者採訪時,多位代表、委員為精彩的“雲”上文旅活動點贊,並表示數字文旅為文旅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聯主席磨長英表示,要鼓勵傳統旅遊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旅遊公共服務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實現旅遊產業全領域數字化,提高旅遊消費便利化,帶動關聯服務業發展,推動旅遊模式向個性化、時段化、一體化轉變。

在全國人大代表、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看來,如能把數字文旅應用效果放大,持續加以推進,將加速行業高質量發展進程。在此過程中,應理清數字文旅與消費者、供應商之間的關系,以及文旅企業如何將數字化工具效用最大化,與線下產品相互協同,提供最好的服務。“接下來,我們將全面構建景區線上化、智慧化體系,推動景區產品結構多元化、營銷和收入體系層次化。推進‘互聯網+’等數字文旅場景建設,依託數字虛擬空間塑造,突破實體遊覽的空間和時間限制,呈現全空間、全時段、多視角的數字化遊覽方式。”

“數字經濟新動能在疫情中加速崛起,這是機遇,如果能有效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必定會讓經濟高質量發展步履更堅實、成色更足。”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河南省委會副主委、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馬珺教授表示,5G、大數據等數字化科技要素,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動能,催生了新模式、新業態,傳統旅遊業呈現文旅服務智能化、旅遊參觀互動化、文旅體驗網絡化,整個文旅行業正逐漸升級轉型。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水利廳廳長霍衛平在《規劃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的提案中提出,加快5G技術在文化和旅遊領域的普及應用,對各類文化資源和遺存進行數字化展示和保護,打造“永不落幕的網上黃河文化空間”,開發新時代視聽娛樂、演藝觀賞等數字文化創意產品,講好“黃河故事”。

“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文旅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雲南打造的‘一部手機游雲南’不僅解決了困擾雲南旅遊業的難點痛點,還帶動了全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各地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表示,各地利用數字技術發展文旅產業,一定要與當地的特色文旅資源結合起來,形成規模、形成互補、形成勢能,要有主打產品、主打項目。新技術手段是補充而不是替代,要將傳統和現代很好結合起來,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陽市市長尚朝陽介紹,過去一年,信陽借助首屆全球文旅創作者大會,吸引全球知名創作人、網紅達人7000餘人走進信陽。“短視頻、直播等新穎的傳播形勢,成功吸引了大眾注意,給大眾帶來了新體驗。信陽也成為‘老家河南’品牌第一批走紅城市,‘抖’紅了一批美景、美食、美宿。”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首席文保師潘路說,據國家文物局統計,僅今年春節期間,博物館系統就推出了“雲展覽”2000餘項,瀏覽量超50億人次。這些數據的背後,是20多年來博物館文物數字化的不斷積累。目前,博物館行業仍在繼續深化博物館數字化工作,線上線下齊發力,為大眾提供更加精彩的數字文旅大餐。

全國政協委員、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安來順表示,疫情防控期間,文化和旅遊數字化發展的成果得以集中體現,並受到大眾認可。我們應進一步梳理和總結數字文旅的受眾群體、內容偏好等,以探索創新發展路徑。同時,思考線上線下文旅資源的關系。如,實體博物館可以讓大眾與文化遺產面對面交流,數字博物館可以為大眾打開文化體驗新管道、帶來新感受。從長遠來看,線上線下文旅資源將在融合中實現優勢互補,釋放巨大潛力。

疫情防控期間,天津美術館推出了多種線上文化體驗活動。“今後會將直播等線上形式常態化,擬啟動天津美術館智慧美術館資訊化建設項目。”全國政協委員、天津美術館副館長盧永琇說,要抓住發展機遇,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新業態,鼓勵創業創新﹔擴大優質數字文旅產品供給,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發展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引導和培育網絡消費、體驗消費、智慧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新模式。

在數字化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方面,全國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館首席研究館員齊玫建議,建立健全與資訊化建設相適應的管理體制、運作機制、政策法規,突出博物館專業特色。制定長期整體發展規劃及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相關專業技術規範標准。“能夠隨時隨地以觀眾為中心展開多種多樣的互動漫遊,應該是博物館數字化發展的美好願景。”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副院長袁慧琴表示,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包括京劇藝術在內的傳統藝術要穩固劇場演藝,更要積極發展數字文藝。應積極推動傳統藝術時尚化,以符合時代審美的方式,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活態、立體展現傳統文化﹔推動舞臺藝術影像化,充分運用影像思維和數字技術,實現“虛實相生”的中國韻味、中國氣派﹔推動“互聯網+”思維下的高效能傳播,以輕鬆快捷、碎片化的傳播方式,讓受眾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藝術魅力。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張建國建議,“線下”立項建設中國戲曲智慧博物館,利用新興技術,讓古老的戲曲角色“活”起來,帶給觀眾更多趣味性體驗。“線上”打造中國戲曲數字博物館,與“線下”智慧博物館及地方戲曲資源互融共通,全景展示中國經典戲曲劇目及演出用具、繪畫雕塑、古戲台遺跡、古劇本等珍貴藏品和音像資料。(沈嘯 李鳳 李志剛 王洋 王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