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 展現百年壯闊歷程汲取前行奮進力量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 展現百年壯闊歷程汲取前行奮進力量

發佈時間:2021-08-04 15:19

▲7月30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作品《龍聲華韻》

“浦東交響”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上演。

“浦東交響”是中國交響樂團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為主題創作的交響樂作品。(石 磊 攝)

  自今年4月20日起,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來自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40部優秀舞台藝術作品集中亮相、競相獻藝,藝術化地再現了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史詩的壯闊歷程,引發觀眾尤其年輕觀眾的熱烈反響。

  藝術再現百年壯闊歷程

  此次展演參演作品從不同角度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將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通過藝術轉化“立”在當代舞台,向觀眾展開一幅立體可感、鮮活動人的黨史長卷。

  展演作品中,既有革命題材京劇《紅軍故事》、歌劇《沂蒙山》、舞劇《騎兵》、雜技劇《戰上海》等,也有現實題材話劇《紅旗渠》、河北梆子《李保國》、秦腔《花兒聲聲》等;既有記錄脫貧攻堅偉大歷程的花鼓戲《桃花煙雨》,也有反映新農村建設火熱生活的彩調劇《新劉三姐》,還有聚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歌劇《天使日記》。此外,京劇《紅燈記》《奇襲白虎團》、歌劇《白毛女》《黨的女兒》、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經典劇目再度與廣大觀眾見面,引發觀演熱潮。

  截至7月20日,共有131部作品演出553場,約40.06萬觀眾走入劇場觀看演出,平均上座率87%。50部劇目在學習強國、文旅中國、“文藝中國”快手號、微信視頻號等20多個線上平台播出,在線觀看人次達9322.7萬,點贊8976.5萬人次。

  火熱生活撥動創作者的心弦

  舞台藝術作品打動人心的力量,來自主創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采風和求索。

  火熱的生活總能撥動藝術創作者的心弦,現實題材作品尤其要以真實的生活、人物、細節為根基。民族歌劇《扶貧路上》的創排歷時兩年,主創團隊數度深入廣西百色地區采風,紮根基層,反複調整劇本十餘版。2019年6月17日凌晨,時年30歲的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遭遇山洪不幸遇難。噩耗傳來,《扶貧路上》總編劇、總導演田沁鑫第一時間帶領主創團隊奔赴廣西,在黃文秀遇難地點實地考察采風,不顧雷陣雨和可能發生的山洪災害,走在黃文秀走過的扶貧路上。“心中有人民,筆下才能出精品。用文藝創作來記錄這一場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脫貧攻堅戰,書寫新時代感天動地的世界奇蹟。我們創作的過程,是一次向人民學習、被人民感動的過程。”田沁鑫對記者說。

  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的創排正趕上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給主創帶來不少困難,幸好早在2019年12月底,該劇編劇、作詞馮必烈就隨主創團隊前往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鳳凰縣夯卡村等地采風。劇中,村民們將精準扶貧誤以為是發錢的劇情,就來源於馮必烈在采風中聽到的“精準扶貧不就是發錢嗎”,劇中田二毛等角色編寫順口溜諷刺扶貧隊的劇情,也來源於采風中看到的十八洞村牆上的順口溜。此外,十八洞村的山水、微雨、輕霧給了該劇服裝總監麥青靈感,博物館裡的苗繡——蝴蝶、波浪紋、花卉等圖案成為服裝設計的元素。最終,湘西山水人文的美被融入1000多套舞台服裝中。

  深入開掘舞台藝術獨特魅力

  創新是藝術創作的生命。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具體體現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中。在將這些故事“立”在當代舞台時,文藝工作者以新的視角、新的思路、新的技術,開掘著舞台藝術的獨特魅力。

  如雜技劇《戰上海》以雜技再現上海解放前夕的激戰。演員們通過複雜的雜技技巧,在觀眾面前再現驚心動魄的歷史景象。在“鐵骨攻堅”一場中,8道通天軟梯依次排開,人們奮力向上攀援,有人失手墜落,有人成功翻越,這表現的是雜技技巧,更是戰鬥的殘酷與艱險,緊緊牽動著台下觀眾的心。解放軍戰士以血肉之軀換取上海解放的犧牲精神也在強烈的戲劇張力中得到彰顯。

  彩調劇《新劉三姐》在傳統彩調藝術的基礎上,打破戲曲固有的程式化,加入現代流行音樂元素,賦予經典文化符號“劉三姐”以時代意蘊。該劇導演、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介紹,該劇的“新”體現在以下方面:主創團隊由廣西本土專家與國內知名專家組成,既保留了彩調本土韻味,又展現了戲劇語言上的“新”;打破戲曲固有的程式化,讓演員有自由發揮的空間,體現了導演手法的“新”;劇中融入了電商、網絡等時代流行元素,體現了內容上的“新”;彩調劇山歌體與現代流行音樂綜合運用,體現了藝術手法的“新”。“《新劉三姐》的創排是廣西推動劉三姐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一次藝術探索和實踐,體現了廣西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的使命擔當。”龍倩說。

  多種形式助力黨史學習教育

  本次展演採取“劇場演出+線上演播”的觀演形式。劇場演出堅持公益惠民原則,各地採取“惠民卡”“十元搶票”、特殊群體贈票等多種惠民便民措施,讓更多基層群眾走入劇場觀看演出。線上演播則加強劇目導賞、名家解讀環節,採取多種傳播方式,極大擴展以優秀舞台藝術作品為載體的黨史學習教育的地域覆蓋面、人群覆蓋面、內容覆蓋面。

  展演中,一部部藝術化再現中國共產黨人氣吞山河英雄壯舉的舞台藝術作品,也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話劇《香山之夜》納入外交部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開展的“看百年風華,觀紅色經典”活動,來自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阿爾巴尼亞、波黑、沙特阿拉伯、阿根廷、烏拉圭、新加坡、斯里蘭卡、贊比亞等55個國家駐華使館(國際組織駐華使團)的114位駐華大使和外交官觀看演出。豫劇《焦裕祿》、歌劇《張富清》、話劇《支部建在連上》等作品走進機關廠礦,開展觀劇學黨史活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活動還特別關注青少年群體,其中,川劇《江姐》走進清華大學,貴州花燈戲《紅梅贊》走進貴州財經大學,兒童劇《火光中的繁星》開展“六一”公益演出專場等,為青少年呈現了一堂堂生動的“藝術黨課”。(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