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一家」帶你遊 – 味覺中國【甘肅、新疆、西藏、青海】

「熊貓一家」帶你遊 – 味覺中國【甘肅、新疆、西藏、青海】

「熊貓一家」帶你遊 – 味覺中國【甘肅、新疆、西藏、青海】

中華飲食文化歷史淵源悠遠,烹飪工藝卓絕,融合深厚文化底藴,維繫華夏民族的繁衍昌盛,推動文明和社會進步,促進生產力發展,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甘肅的傳統菜系風味以蘭州為代表。本地美食受回族、藏族等的影響,主食多為麵食,肉類以牛、羊肉為主。著重於鮮辣口味,常見烹調手段為烤、煮或燉。風格比較樸實,使用多香料。甘肅東西綿延1600多公里,省內各地方美食差異大,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小吃,尤其是以麵粉食品為主,豐富多彩。

蘭州牛肉麵

蘭州牛肉麵在省外通常叫做蘭州牛肉拉麵,是甘肅名氣最大的美食。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是蘭州牛肉麵的特點,有大寬、二細、毛細、韭葉等多種做法,吃的時候加個肉蛋再好不過。蘭州牛肉麵的麵勁道,牛肉湯很鮮,油潑辣子香而不辣。

牛肉麵湯是用老湯加水烹煮牛肉、羊肝,再加入傳統佐料,熬製而成。完成後的牛肉麵湯必須清澈見底,而有牛肉的鮮味。肉湯鍋中水少了添水,肉少了添肉,所以俗稱「千年牛肉湯」。

由廚師手工現場將麵團拉抻製成麵條後下鍋煮熟,出鍋後加入牛肉老湯,撒上小塊牛肉、辣椒油、香菜、蒜苗而完成一碗蘭州牛肉麵。從顧客點麵開始到麵條製作完成的過程只要大約兩分鐘的時間,所以牛肉麵在蘭州做為快食早餐非常受歡迎。

麵條用蓬灰麵、過濾水和製而成,蓬灰麵中含有大量的鹼,從而增強麵的筋度。拉製牛肉麵的手法非常獨特,與其它地方的麵條有很大不同,由於生麵具有很強的韌性,先和好一大塊麵坯,均勻的分成若干個小麵團。當有客人叫麵時,才可以開始整個牛肉麵的製作過程。

看着窗內的幾個師傅極其麻利的拉麵、下面、撈面、撒香菜、蒜苗、肉丁、澆湯,一氣呵成,口中又吞下去些許口水!先吹開辣油,喝一口醇香的牛肉湯,然後感覺身上每個毛孔都舒展開了,一起融化在這霧氣騰騰的鮮香之中。然後剝好的雞蛋和牛肉薄片,一起放進麵碗,再滴幾滴香醋,引得食客開始大口吃肉,大口吃麵。

東鄉手抓羊肉

東鄉手抓是生活在甘肅省的東鄉族人民招待賓客的特色菜餚,也是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乃至整個西北人民最喜歡的清真食品之一。做法簡單,把煮熟的羊肉剁成肋條狀,裝盤上桌用手抓食用。吃的時候輔以大蒜,再蘸上椒鹽,那不肥不膩沒有膻味的羊肉,鮮嫩可口,對喜食羊肉的人來說吃,真的是「欲罷不能」。

東鄉族人民招待賓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個部位(如脖子、肋條、前後腿、羊尾巴)依次上盤,使餐桌上樣樣俱全。「平夥」是臨夏民間鄉親、朋友聚會用餐的一種習俗,在農閒或雨雪天,由幾個朋友聚在一起,買一隻羊,在一個朋友家裡製做,一般東家不出羊錢,負責加工,但肉照樣也有一份。

手抓羊肉一般帶骨,多注意條形或塊狀,因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用於做手抓羊肉的羊大都選用羯羊,以羯羊羔最佳。習俗、吃法名堂很多,各具特色,風味不同。最主要的有東鄉手抓、桶子肉、汆羊肉等。

冬天吃羊肉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特別是對於怕冷的女性朋友,羊肉是一冬令食補佳品,羊肉性温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加上香菜,其特殊的味道能降低肉類的腥羶味。手抓羊肉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但又不會含有太多的油脂。吃羊肉要注意控制好分量,以免引起上火。

甘南藏包

甘南藏包是藏族人民招待遠方客人的美食,其形如牛眼睛,故也稱為「牛眼睛包子」。吃甘南藏包的時候有一個訣竅,必須先從頂端吸吮包子內的汁水,再吃裡面的餡料。如果直接拿起包子就咬,就會導致汁水四濺。

甘南藏包子製作精細,工藝有獨到之處。就以製包子皮為例,它不像一般的包子皮需用擀杖擀製,而是將白面燙好後,用手捏製。甘南藏族人民大多都有一手捏製包子皮的高超手藝,一次可捏製成4至5個大小相等、薄厚均勻的包子皮。包好的包子大小如核桃,均勻整齊,頂端有旋渦,外形十分美觀。

藏包子因體積較小,一般放置在旺火上蒸煮15至18分鐘即熟。用筷子把包子夾入盤內,佐以蒜泥、醋、醬油、辣子油,吃起來油而不膩,軟嫩可口,鮮美異常。

甘南藏包子不僅是獨樹一格的民族風味小吃,也是藏族人民款待客人的傳統美食。當遠方的客人到甘南大草原旅遊時,好客的藏族人民,一定會邀請貴賓領略藏包子的獨特風味,一飽口福。

蘭州百合

蘭州百合味極甜美,纖維很少,又毫無苦味,其生產的百合個頭大、味極甜美、色澤潔白如玉。蘭州百合屬山丹類,是百合中的上乘極品,是可以食用的百合。

蘭州百合肉質肥厚、色澤潔白如玉,口感鮮甜爽口,在功效上更是自帶多重功效,例如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補肺潤燥不上火、排毒養顏。蘭州百合十月盛產,最適合秋冬食用。

蘭州百合只能生長在甘肅海拔2000米左右的鬆軟黃土中,對溫度、水分、土壤和溫差要求極高。

蘭州百合的吃法有很多,對減肥人士來說,生吃百合既滿足了口腹之欲,又沒有任何罪惡感。熬一鍋百合雪梨湯,早起就可以美美的喝上一碗養顏大補湯了。大火快炒百合炒肉片,盛起來就是一盤噴香下飯菜。清蒸百合有助潤腸通便,養肺止咳。

隴南洋芋攪團

洋芋攪團是甘肅隴東南小有名氣的小吃,主要分佈於隴南武都和平涼華亭。薯片攪拌團是用當地產的洋芋精製而成,現在逐漸發展成為著名小吃。過去為農家家常小吃,現已成為大眾喜食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洋芋攪團風味獨特,口感滑潤、清香。

做洋肉攪團要花些功夫,須經過「洗、煮、剝、晾、打、調」等六道工序。煮是打製洋芋攪團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洋芋煮的如何,直接影響攪拌團的口感。煮時,水要適中,水太少薯片會煮焦,水太多會把薯片煮成「水包子」,沒面氣。火候也要把握好,剛開始用大火,到洋芋有七成熟了,再用慢火煮。洋芋煮熟,趁熱剝皮,晾在案板上。

洋攪團吃法較多,可沾湯吃,以蔥花熗湯,放入調味料,加上炒好的青菜和搗好的蒜泥,攪拌均勻。鏟一塊攪團放入湯中,由吃者自己夾成小塊,沾足湯汁送入口中,洋芋攪團柔韌爽滑,湯汁香辣可口。

也可趁熱吃,把攪拌團切成小塊,下入湯中,加入調味料,吃起來綿軟溫熱,還可以把吃剩的攪團用布裹住,用石頭一壓,等第二天切成條涼拌著吃,另有一番滋味。

天水呱呱

天水呱呱是一種甘肅天水的傳統風味小吃,被譽為「秦州第一美食」。最早產生於西漢時期,是用當地特產的一種被稱為蕎麥的澱粉製作的,以香、辣、綿、軟著稱。呱呱是指天水土話「鍋巴」的意思,蕎麥粉煮得黏黏乎成半凝固狀,結成厚厚的鍋巴。無論是寒風驟起的嚴冬,還是烈日當頭的盛夏,總有那紫紅色的呱呱在攤點出售,食客往來不斷,生意格外紅。

天水呱呱品種繁多,以原料區分有蕎麥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其中最受人們歡迎的是蕎麥呱呱。如果說西北人喜吃酸辣,那麼天水呱呱可是典型的辣味小吃。初嚐紅色的呱呱可能會咋舌、冒汗,而當地人尤喜以呱呱為早點。

製作呱呱首先要選好材料。一般選用上乘的蕎麥,經過脫皮,處理成蕎麥珍子。第一道工序便是將蕎麥珍子磨漿。這樣磨出的澱粉才可以保持蕎麥風味純正,磨漿提取的澱粉需要經過過濾。澱粉需要浸泡48個小時以上,經過多次換水,過濾掉澱粉中的雜質,經過過濾後的澱粉加溫水放入鍋中用小火慢煮。

澱粉加水後需要不停的攪動,直至結成一層金黃色的呱呱,攪拌的過程是一個硬功夫,不僅需要很好的臂力也需要持久的耐心,時刻掌握好火候。攪拌均勻、稀稠得當,火候掌握及時,做出的呱呱才會色澤金亮,自然淳香,口感筋道。

天水呱呱的吃法十分特殊,用手指把呱呱捏碎成小塊放在碗裡,再澆上打頭的辣子油、提神的芝麻醬、芥末、醬油、鹽、醋、蒜泥等20餘種調味料;不論春夏秋冬,不分男女老少,人人清早來一碗當早餐。

新疆菜既具清真菜特性,又具有西北菜系味重香濃的烹飪特點,主要有蔬菜、瓜果、魚、肉、蛋等,蔬菜在調味上與其他菜系一樣,差異在用肉、蛋方面,有着獨特的習慣和講究。新疆菜大多吃牛羊肉,多采用爆、烤、涮、燒、醬、扒、蒸的製作方法,口味偏鹹辣。

饢包肉

饢包肉這種面肉合一的風味食品非常能代表新疆的傳統民族特色。它的食用方式也非常多樣化,既可以作為小吃攤點或店門售賣,也可以作為一種特色菜品,登上清真宴席的大雅之堂,作為一種名菜供中外賓客品嚐。

饢一詞是波斯語,在新疆歷史悠久,是新疆人民的日常主要食品,外皮為金黃色。饢大都呈圓形,維吾爾族的饢中間薄脆邊沿厚;哈薩克族的饢中間也很厚,邊沿有嚼勁。饢中央戳有許多花紋,口感很脆或筋道,風味各有不同。饢包肉維吾爾語音譯為「塔瓦喀瓦甫」,意即鍋燒肉,是新疆風味名食之一。

饢包肉在新疆各地都能吃到。但是製作方法的不同,導致了口感的差異。「饢」意思就是烤麪餅。維吾爾人寧可一日無米飯,而不可一日無饢。饢包肉是這兩者合二為一的美食。羊排肉應先在鍋中先煎炸好,再與其他輔料和調料燉至酥軟。另一旁則準備烤好的饢餅於盤中,將燒好的羊肉放在其上,再澆上收汁後的原湯。最後放上香菜和洋葱絲點綴,一道完美的維吾爾饢包肉就完成了。

維吾爾人把饢看做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徵,比如,男方向女方提親,作為見面的禮物,就有衣料、鹽、方塊糖和必須有五個饢。而羊肉更是伊斯蘭教信徒的主要肉食之一,在維吾爾族中,羊肉是其主要肉食品。新疆的羊肉特別肥美,而且沒有其他羊肉那種羶味,所以無論做什麼菜,都很美味。

烤包子

烤包子是深受歡迎的食物之一。做烤包子得用新鮮羊肉,最好選擇肥瘦均勻的羊腿肉,太瘦的肉不太適宜做餡,口感太柴,一般得肥瘦各一半。這是到新疆必吃的街頭小吃,無論在新疆哪裡,都可以靠鼻子找到烤包子攤。

在維吾爾族的烤包子中,除了用饢坑烤制的以外,還有用油炸的包子,叫「桑布薩」。做餡的原料和其它烤包子相似,不過事先要在鍋裏先炒一下,然後再烹調。這種包子形似餃子,用花邊刀壓邊,壓出整齊的花紋,很像小巧的藝術品。包子除了用來招待客人外,還常作為辦喜事時互相饋贈的禮品。

來新疆不吃羊肉是一種遺憾,那麼不吃羊肉做成的烤包子也是另一種遺憾。烤包子,在新疆各地區都能吃到,來看看烤包子吧。烤包子主要是在饢坑烤制。包子皮擀薄,四邊摺合成方形。把生包子貼在坑邊,撒些鹽水,防止包子脫落。烤熟後的烤包子貼在馕坑中,需要用專制的鐵鉤和鐵鏟配合才能剷出烤包子。當金黃脆亮的烤包子從馕坑出來的時候,這一股剛出坑的香味和熱氣最是誘人!

新疆和羊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烤全羊、手抓肉都以羊肉作為主要食材。烤包子自然也是如此,大塊的羊肉粒夾在烤得焦香的面皮里,一口酥脆一口充實。包子餡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鹽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勻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貼在饢坑裏,十幾分鐘即可烤熟,皮色黃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鮮油香。

吐魯番葡萄乾

新疆葡萄乾是在日光下曬乾或晾乾的葡萄果實,新疆是葡萄的重要生產基地,共有600多種葡萄品種,可以吃的有300多種,新疆人平時常吃的有10多種。

紅馬奶葡萄乾顏色呈棕紅色,一般有籽,有籽的葡萄乾營養價值高。葡萄籽也是可以吃的,爵起來嘎嘣脆,它並沒有新鮮葡萄裡的籽那麼硬。

玫瑰香葡萄乾顏色呈現棕紅色,一般無籽,它個大、肉厚,摸起來柔軟,吃在口中感覺嫩滑、香甜。

黑加侖葡萄乾一般來說個頭不大,味道香和醇,無籽,黑色食品一般是滋補腎的,是滋補中的佳品,沒有經過任何加工,所以通常有沙塵,需洗過後再吃。

香妃葡萄乾一般來說個頭都較大,無論是紅香妃葡萄乾還是綠香妃葡萄乾,都味道清新。

葡萄乾可提高身體代謝機能、能快速地消除疲勞、消除多餘的脂肪、使血流暢通、消除肥胖、使胃腸機能轉好、消除便秘。葡萄乾中的鐵和鈣含量十分豐富。

新疆炒米粉

新疆炒米粉和大盤雞一樣,都是外地來的廚師結合新疆本土特有的新菜。1982年傳入新疆,半碗辣醬和半碗粗粉,成為新疆炒米粉的特色標籤。

新疆炒米粉使用的米粉比較粗,有嚼勁,味道分為微辣、中辣、爆辣,湯汁顏色不同,種類有雞肉炒米粉、牛肉炒米粉、蘑菇炒米粉、芹菜加泡菜炒米粉、金針菇炒米粉、火腿炒米粉、素食炒米粉等。

新疆炒米粉採用了獨特的紅辣皮子,在新疆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的作用下,它辛辣而隱約帶有甜味,辣味沖到鼻頭再回到口中變成香,奇妙的感覺讓人停不下來。無論用什麼食材把米粉裝扮得再千面不同,優質米粉本身的清香勁兒也依舊不添不減。新疆米粉讓強烈的味道盡情張揚,柔韌香甜,米香十足。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經常被簡稱為烤肉,而烤肉在古代則被稱為「炙肉」。羊肉在每一個地方都有,新疆的烤羊肉串之所以好吃,好就好在羊肉與眾不同。新疆的羊多吃草原和牧場的草,喝的是雪水,所以肉質鮮嫩,味道鮮香,用來做烤羊肉串最好。

有人說,在新疆吃羊肉,乃至於吃烤羊肉串,聞不到膻味。其實,但凡是羊肉必然會有膻味,只是新疆人烤羊肉串時,把蛋清和洋蔥拌在一起,將羊肉先醃一番,然後再烤,便沒有了膻味。

新疆人去除羊肉的膻味,會還用孜然和辣椒面。此二者的味道濃烈,撒入羊肉中,然後或烤或炒,膻味便被壓了下去。也有人往羊肉裡滴幾滴白酒,去膻味的效果也很明顯。

烤肉攤一般由1個槽子、3個小鐵盒和1個盆子組成。槽子專用於燒火,3個小鐵盒裡分別裝精鹽、孜然和辣椒面,盆子裡裝著切好的羊肉,串好待烤的羊肉串。烤羊肉串基本上都是「三瘦一肥」的組合,三串起點,羊肉表面烤得微焦,孜然和焦香融合在一塊兒,每一口咬下去都是油滋滋的,羊肉裡冒出的油脂簡直不要太香啦!

藏菜即西藏菜餚,是藏族少數民族日常食用的菜餚。由於文化、氣候、物產等的差異,西藏菜與其他菜大有不同。藏菜用料廣泛,獨具特色,原料以牛、羊、豬、雞等肉食為主,以及馬鈴薯、蘿蔔類等蔬菜為輔。主食以米、面、青稞為主。喜歡重油、厚味和香、酥、甜、脆的食品,調味多辣、酸,重用香料,常用的烹飪手法有烤、炸、煎、煮等。

糌粑

糌粑一種青稞製成的麵粉,把青稞炒過後磨成面用酥油拌著吃。人們也將青稞與豌豆共同製作糌粑。青稞的糌粑不但是藏族的傳統食品,而且作為藏餐出現在飯店,成為招待中外賓客的重要食品。

糌粑是藏人主食,食用時先在碗中倒入奶茶,再放入青稞粉、酥油、曲拉、糖、酥油茶或青稞酒,以手指在碗中拌勻,並轉動手中的碗,以手指緊貼碗邊將炒麵壓入茶水中。待炒麵、茶水和酥油攪勻,以手捏成團後食用。

糌粑加工簡單,攜帶方便,且能長期儲存不易變質,適合農牧業區的放牧生活。而且口感酥軟香甜,富含脂肪、蛋白與糖分,營養豐富,提供食用者充足的熱量,達到禦寒效果。

有個關於糌粑的藏族傳說:古代藏族王子因為飢荒,在山神幫助下從蛇王那裡偷了青稞種子。蛇王為了懲罰王子,把他變成狗,只有得到愛情,方能恢復人形。後來,這隻狗獲得土司三姑娘的愛情,成功解咒。糌粑亦用於傳統儀式,佛教傳入西藏地區前,藏族會將糌粑粉撒向空中祈求平安,後與佛教融合,成為喜慶的象徵,經常在婚禮或生日時進行。

現代的藏菜餐廳亦有使用糕點模具製作,並佐上沾醬、熱茶、或是其他食材的改良式糌粑,因各地環境不同也有搭配肉片、辣椒或是製作成糕點等吃法。

西藏犛牛肉

西藏犛牛肉是選用位於海拔高3800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出產的犛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等特點,營養價值是普通牛肉的十倍,入口具有彈性、肉味更香濃。

西藏地勢高峻、氣候寒冷,肉類的餐點較多,蔬菜較少,烹調食物的做法常以湯水或燉煮料理,「藏式燉牛肉」是將帶骨牛肉細火慢煮約三小時,再加進特製香料醬汁、番茄、黑木耳、冬粉、馬鈴薯等熬煮,既熬出牛骨的甘醇原味湯頭,亦可烹飪軟嫩的肉質。

它使用的犛牛肉富含蛋白質和營養,以及胡蘿蔔素、鈣、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別低,熱量特別高,對增強人的抵抗力有顯著作用。它是西藏普通老百姓以最傳統的工藝製作,製作後存放在陰涼處,不暴曬其保存時間很長。

酥油茶

酥油茶是西藏的特色茶飲料。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有禦寒提神醒腦、生津止渴的作用。此種飲料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每日必備的飲品,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一來可以治高原反應,二來可以預防因天氣乾燥而嘴唇爆裂,三來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由於磚茶含鞣酸多,有助刺激腸胃蠕動加快消化,單喝極易飢餓,必須加酥油或牛奶,蒙古族一般喝奶茶,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頓爽,有比較濃的奶味,是補充體力的好東西。西藏氂牛產奶量不大,普遍用酥油茶招待客人。

酥油茶一般是先煮後熬,即先在茶壺或鍋中加入冷水,放入適量磚茶或沱茶後加蓋燒開,然後用小火慢熬至茶水呈深褐色、入口不苦為最佳。在這種熬成的濃茶裏放進少許鹽巴,就製成了鹹茶。如在成茶碗裏再加一片酥油,使之溶化在茶裏。就成了最簡易的酥油茶。但更為正統的做法是:把煮好的濃茶濾去茶葉,倒入專門打酥油茶用的酥油茶桶。

酥油茶裏的茶汁很濃,有提神醒腦等作用。茶中的芳香物質,還能溶解脂肪,幫助消化,尤其是生活在西藏高原牧區的藏民,缺少新鮮蔬菜和水果。由於缺氧,高寒地區的人排尿量要比平原地區人的排尿量多一倍,因此,他們只有靠飲茶來維持體內水分的平衡和正常的代謝,並補充缺乏的維生素。

藏族血腸

藏族血腸是藏族自治區當地的特色美食之一,是香腸中的一種,然而不同的是,它裏面灌的不止是鮮肉,含有更多的是動物的血,因此得名血腸。藏族地區的農、牧民,每宰1隻羊,羊血不單獨煮食,而是灌入小腸內煮熟吃。食用起來,具有不碎、不渣、不脫皮的特點,口感清香軟嫩,不膩不柴。

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補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補,又可食療,有益氣補虛,温中暖下,生肌健力,抵禦風寒之功效。

羊血性平、味鹹,入脾經。其含有4/5的水分以及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和少量的纖維蛋白等多種蛋白質,同時還含有少量磷脂、膽固醇等脂類及葡萄無機鹽等成分。從而使羊血具有了止血,祛瘀,解毒的功效,經常食用可緩解吐血、鼻血、跌打損傷等一些意外出血的病症。

血腸的製作極為簡單。先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在羊肉中放入適量的鹽、花椒、少許糌粑粉與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腸內,用線系成小段,製法與制香腸同。血腸的烹飪方法也別具特色,將灌好的血腸放入湯中煮沸,煮至血腸浮起,腸成灰白色,約八成熟,便立即起鍋,盛入盤內。

血腸又香又嫩,品嘗一口,滿嘴生香,十分解饞,別有風味。

那曲冬蟲夏草

西藏那曲冬蟲夏草生長在西藏那曲地區海拔高4500-6000米以上的羌塘草原上,以生理特性強、藥用價值高、個大而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也是全世界品質最高的冬蟲夏草。

青海省為漢、回、藏等多民族聚居之地,所以飲食方面也反映漢族、回族風味互相融合,並吸取了牧區藏族風味。青海菜系口味偏酸辣香咸、軟酥醇香,脆嫩。烹飪方法多烤、炸、蒸、燒、煮,原料上以牛羊肉為主。青海的飲食口味具有濃鬱的高原特色與民族風格,做到色、香、味、形都與各民族的古風鄉俗,邊塞風情融為一體。一些食品在青海經過創造和改良,融入一種濃厚的高原氣息。

炕鍋羊排

大西北羊肉不腥不羶,溫潤鮮美,再配上大西北綿軟醇厚的土豆,還有玉米孜然等料,不等出鍋已經迫不及待想吃上一口了。將煮熟的羊排或傳統方法灌製的羊腸處理之後,加上洋蔥,大蒜,生薑等提味,配青椒和土豆,再撒上作料以及大火炒製的芝麻,味道妙不可言。

青海的炕鍋羊排,一般選用都蘭的綿羊,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羊,由於得到了足夠的運動再加上吸收了鹽鹼地土壤中本身含有的一些元素,生長得比較緩慢,但是肉質特別細嫩,味道特別鮮美且亳無羶味。選用新鮮的羊排配上洋蔥、胡蘿蔔、馬鈴薯等,倒入炕鍋燒製而成,口感極佳。

炕鍋羊排上桌,瞬間就被一掃而空。這時,才慢慢回味、品評,終於明白炕鍋羊排真正的魅力所在。筷子碰到那金黃油亮的表皮,就發出滋滋聲。油脂豐厚就不多說了,嫩口的羊肉還沒送到鼻尖就霸道地鑽進鼻里,鮮香無比。羊排上略帶一分焦脆,內裡肥而不膩,一抿脫骨,再吃上一口沾滿調味料的土豆,讓人直呼過癮!

炕鍋食物與其他地區的乾鍋類食物在外形上並無太大區別,但真正吃上兩口,才會隱約感覺其中微妙的味道差異。就像使用鑄鐵鍋炒菜與使用精鐵鍋炒菜一樣,那種細微的變化不難感知,去親自品嚐就能了解其中的特別。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三五知己相約,圍著炕鍋羊排而食,饒有風味。

狗澆尿油餅

來青海之人,一聽「狗澆尿」還真弄不清到底是指什麼,只知道這是一種薄餅,而不知道為何會有如此「不雅」的一個名字。青海因受青藏高原地理條件和氣候的影響,糧食作物以小麥和青稞為主,因此,當地人的飲食也多以麵食為主,「狗澆尿」便是其中之一。這「狗澆尿」雖說名字不雅,但絲毫不影響它在當地受歡迎的程度。要知道,它可是家喻戶曉的美食。

製作方法很簡單,先將小麥面和好揉勻,撒上香豆粉,澆少許菜籽油抹勻,捲成長卷。再順面卷方向探成螺絲狀,切成小段,逐個壓平微薄。在燒熱的烙饃鍋中倒上少許油,將餅放進,沿鍋邊澆上一圈菜籽油,並不停轉動薄餅,使其人色均勻。待餅上了火色,立即翻過來,再沿鍋邊澆一圈菜籽油,並不斷轉動餅子,煎熟即可食用。

在2010年世博會時,「狗澆尿」作為青海風味小吃參加世博會,因名字不雅而改為「青海甘藍餅」。烙制「狗澆尿」時,要邊烙邊沿鍋的四周澆少許油,而且要反覆地澆油,這一動作就酷似狗在撒尿一般,所以就有人戲稱這是「狗澆尿」。

狗澆尿油餅是青海地區流行的一種用油煎的薄餅。很多餐廳招待客人都會隆重地推薦狗澆尿,一是由於餅色金黃美觀、甜香柔軟,二是能滿足賓客一探究竟的獵奇心理,在滿足好奇心的同時,體驗青海的美食。

青海枸杞

青海枸杞是常用的營養滋補佳品,在民間常用其煮粥、熬膏、泡酒或同其他藥物、食物一起食用。枸杞子是滋補養人的上品,有延衰抗老的功效,一年四季皆可服用,夏季宜泡茶,但以下午泡飲為佳,可以改善體質,利於睡眠。但要注意的是,枸杞泡茶不宜與綠茶搭配,適合與金銀花和冰糖一起泡,用眼過度的電腦族尤其適合。

枸杞是多分枝灌木植物,高0.5-1米,栽培時可達2米多。枸杞嫩葉亦稱枸杞頭,可食用或作枸杞茶。枸杞還可用園林作綠籬栽植、樹樁盆栽以及用作灌木等。

枸杞的膳食價值非常高,維生素C含量比橙子高,β-胡蘿蔔素含量高,鐵含量比牛排還高。枸杞有多種食用方法,冬季枸杞宜煮粥,它可以和各種粥品搭配,枸杞燉羊肉也是很適合冬天食用的。家常炒菜加入枸杞後口感頗佳,如枸杞炒蘑菇就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素菜。枸杞玉米羹鮮香可口,色澤美觀。

對於女性而言,常吃枸杞還可以起到美白養顏的功效。枸杞性甘、平,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養肝明目的功效,常與熟地、菊花、山藥、山萸肉等藥同用。枸杞子能補虛生精,用來入藥或泡茶、泡酒、燉湯,如能經常飲用,便可強身健體。枸杞的葉、花、根也是上等的美食補品。

青稞酒

青稞酒是純正的糧食酒,由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特有的農作物——青稞,釀造而成。青海青稞酒最大的特色就是好喝不上頭,而且喝完不會口乾。不像一些烈酒,喝完了嗓子火辣辣的疼,還會覺得十分口渴。由於許多藏民都種植青稞,而且青稞酒的釀造過程並不複雜,所以它成了藏區最常見的「家常酒」。

對西藏人民來說,飲用青稞酒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大多數人喜歡飲用青稞酒,青稞酒具有清香醇厚、綿甜爽淨的風格,屬於清香型白酒的一種。

青海美酒當屬青稞酒,民歌「青稞美酒敬親人」、「敬您一碗青稞酒」是純樸、善良、好客的心聲。到別人家中作客,主人家一定先敬上六杯青稞酒,這叫進門酒,是對客人的最高禮遇。宴席結束,賓客告辭,主人家又要敬上六杯青稞酒,這叫出門酒,是希望客人下次再來。

青稞酒作為青海省純糧釀造的原產地保護酒品,用青藏高原出產的青稞釀製而成,具有「清香醇厚、綿甜爽淨、飲後頭不痛、口不渴」的獨特風格。青稞酒是青海人民喜歡喝的酒,逢年過節、結婚、生孩子、迎送親友,均不可或缺。